我要參展

2020逄小威《漫步故宮》云展

作者:未知 發(fā)布時間:2020-11-26 16:13:04 來源:影像中國網 【專稿】 編輯:未知

分享:

【允許轉載,轉載時請標注來源和作者】

查看大圖

逄小威1-20151029

逄小威2-20151029

逄小威3-20181014

逄小威4-20181013

逄小威5-20181023

逄小威6-20181013

逄小威7-20181013

逄小威8-20181014

逄小威9-20181014

逄小威10-20181106

逄小威11-20181108

逄小威12-20181107

逄小威13-20181116

逄小威14-20181108

逄小威15-20181116

逄小威16-20181116

逄小威17-20181107

逄小威18-20181107

逄小威19-20181107

逄小威20-20181116

逄小威21-20151029

逄小威22-20181107

逄小威23-20181116

逄小威24-20181106

逄小威25-20181117

逄小威26-20181117

逄小威27-20181117

逄小威28-20181014

逄小威29-20181117

逄小威30-20181117

逄小威31-20181013

逄小威32-20181108

逄小威33-20181108

逄小威34-20181107

逄小威35-20160323

逄小威36-20181117

微信圖片_20201216000023=.jpg

2020年,紫禁城迎來了第一個600年誕辰。


永樂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始建紫禁城,歷時14年之久,這座偉大的宮殿終于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此后直至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共有明清兩代二十四帝在這里指點江山,治理天下。1987年,北京故宮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對于從小就在故宮旁邊長大的逄小威來說,拍攝故宮的想法由來已久。紫禁城600年誕辰——這是一個多么值得紀念的年份!以敬畏之心,傾注滿腔熱愛與情懷,逄小威終于在2018年開始了這組《漫步故宮》項目的創(chuàng)作,并計劃將故宮系列一直拍下去。


早晨隨著人流進去,晚上閉館之前出來,一整天不吃、不喝、不坐,不上廁所,收工時回頭一看,才走了200多米。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很少人難得能有機會真正放慢節(jié)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地仔細品味這里諸多的美和故事,緩緩漫步于故宮。


樸素、簡潔,是逄小威一直以來的創(chuàng)作風格。那么這樣的理念也適用于拍攝故宮嗎?在他的構想中,希望盡可能將故宮拍攝得質樸、安寧、精致、平淡、古老,而又極具品質?!耙驗橐呀浻刑嗟淖髌繁磉_過故宮建筑群的恢宏與軒昂,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拍攝一些細節(jié),一些不太被人關注,但卻又極具匠心的精微?!痹阱绦⊥壑?,故宮的色彩之所以獨特,因為它并不僅僅是單純的油漆染料,更是歷史和時間積淀的成果。艷麗而濃郁,漂亮而厚重,這樣的顏色,只屬于故宮,只屬于中國。


作為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作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有殿宇宮室999間半。建筑之壯觀,氣魄之宏偉,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筑文化史上都占據重要位置。逄小威想借自己的鏡頭,讓更多人了解故宮的歷史,了解故宮的美,了解中國文化。正如他所說:“故宮,是一個我永遠都拍不完的地方?!?nbsp;

微信圖片_202012160000231=.jpg

 2020年,盡管疫情肆虐,盡管極端天氣多發(fā),逄小威依然完成了另一套肖像系列攝影作品——《中國農民》。


這是一部行走在9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田野調查,這是一次對當今中國農民生存現狀的真實記錄,這組作品可以讓全世界見到中國農民樸素、自然、真實的樣子。


“這一年,我們防疫情,躲洪水,路上曾多次與山體滑坡相遇,眼前曾多次有大大小小的山石在行進中的車前車后下落?!睔v時10個月,逄小威走遍了全國22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走遍了目前所能走到的中國最東(黑龍江省的黑瞎子島),最西(新疆喀什的克州),最南(海南島三亞的最南端)、最北(黑龍江省漠河北極村)的村莊。他去了太多革命圣地、名人故居、古城村鎮(zhèn)……拍攝了1000多位農林牧副漁(各種職業(yè))的中國農民肖像,拍全56個民族,做到了一個都不少。


這次拍攝,逄小威依然使用著哈蘇中畫幅膠片相機,他在乎的是膠片的質感、色彩、影調、層次和細節(jié)的表現。盡管膠片的價格昂貴,盡管后期制作繁瑣、耗時,為了確保品質,也在所不惜。


被逄小威鏡頭記錄下來的農民,他們的每個表情,每個眼神,身上穿的衣服,手里用的農具,生活的環(huán)境,都是當下的,是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永遠都不可能被再復制。


今天是明天的歷史。今天用膠片雕刻下來的《中國農民》的影像,已經成為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的歷史見證,同時也將是我們這代人呈現給未來的一份珍貴的文獻禮品。


2020年8月11日,中國美術館收藏并開始展出了逄小威《中國農民》系列的部分作品;9月30日,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開始為《中國農民》項目做出了宣傳。2021年,為了獻禮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中國農民》將在北京舉行發(fā)布會,隨后啟動全國巡展,展覽將在7月1日回到首都北京。

【攝影師逄小威簡介】

微信圖片_20201216011820.png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英國皇家攝影師協會會員,著名的人像攝影大師。代表作品:《電影的面孔》、《電視的面孔》、《英雄》、《光榮與夢想》、《國家大劇院與藝術家》、《中外文化名人》、《中國京劇》、《王珮瑜》《山河記憶》等。逄小威迄今為止仍然堅持使用膠片拍攝,現已超過2000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國家大劇院、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和機構收藏,僅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人物肖像作品的原版底片已近1500件。

 

本網站及其公眾號為公益性網絡平臺,所發(fā)圖文僅供傳播信息、介紹知識、說明問題之用;相關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和作者。

稿件一經選用,即視為作者同意本網免費將其使用于本網或與本網有合作關系的非贏利性各類出版物、互聯網與手機端媒體及專業(yè)學術文庫等。

由稿件引起的著作權問題及其法律責任由作者自行承擔。

了解更多動態(tài),請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相關圖集